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毓秀史学讲坛第107讲:经济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1949-2023)

发布日期:2023-12-13 作者: 来源:best365官网中文版 点击:

2023122日上午,best365官网中文版举行“毓秀史学讲坛”第107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武力研究员应邀做了主题为“经济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1949-2023)”的讲座,由杨学新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武老师为我们展开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应内容,并从经济史视角且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2023年。

首先,武老师讲述了在1949-1978年期间中国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史现代化奠定了制度、物质基础和积累了经验教训,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工业,即使“站起来”,也站不稳。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选择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有以下几点原因:1、当时的中国工业实力相比世界主要国家落后大多;2、朝鲜战争的影响;3、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和答应全面援助中国的吸引力;4、中国处于发展经济学说的“贫困陷阱”,缺乏相应的工业化启动资金,需要有效的体制机制实行高积累政策。武老师指出,当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和紧迫时,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就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当时的一个必然选择,它既可以实现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避免社会不必要的动荡,解决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的资金问题;又可以保证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将非常有限的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建设方面;同时,也便于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接轨,接受援助。正是因为当时的计划经济,中国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拖拉机、汽车、飞机、坦克、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核潜艇等的研发和制造,此外还有民用产品机械手表、照相机、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等。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基本上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该体制也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弊病,一是所有制结构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计划管理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不得不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因此,当国家安全问题解决后,这种经济体制就需要及时转型。

紧接着,武老师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展开了讲述。通过分析当时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想法,如: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穷则思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高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科学是生产力等等;指出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来源。随后又从改革开放初期出发,指出为什么会先从农村突破:如:农村是经济体制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不仅强烈的改变现有体制的要求,也知道怎样做;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调整了分配方式,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几乎同时进行城市方面的“诱致性变迁”,如:城市个体经济的恢复,试办经济特区,兴办中外合资企业等。指出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下,摸着石头过河,既大胆创新,又步步为营,才能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随后,武老师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讲述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从原有的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挑战(资本沉没问题、劳动力转型问题、社会稳定成本增加问题);二、外部环境挑战(竞争对手改变,高端技术引进困难、美国遏制问题);三、内部的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例如:法治体系、营商环境、环境治理等)。当然,中国也有三大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三大优势。

讲座最后,武老师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政治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凭借经济规模大、产业门类齐全、有为政府和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文化上,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教育上,坚持科教兴国,力争又快又多地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优秀青年。

武老师的讲述刚一结束,学院师生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工业企业的时代发展变迁、农民年龄的阶梯性构成与其从事行业的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等问题,与武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武老师都给予了详细解答。

最后,杨学新教授再次感谢了武老师的精彩讲座,指出其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建议同学们今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抓住在学习、感悟历史期间萌发的想法,及时制定学习规划,产出相应的优秀学术成果。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上一条:毓秀史学青年学者讲坛第12讲:长时段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以安新县安州镇演变过程为例

下一条:毓秀史学讲坛第106讲:选题与资料搜集及应用——我与当代中国水利史研究